'); })();

哪些气候条件给五常大米加分?

发布时间:2019-11-27 17:33:40

杭州五常大米

在张广才岭的余脉,有一块三面环山呈马蹄形的地域,它是盛产优质大米的珍稀之地——黑龙江省五常市。它的周围山势不高,属浅山高平原地形,这一地形下的气候条件也为当地产出的大米品质加分不少。

  有着30多年生态、农业气象工作经验的总工程师孙砳石告诉记者,五常市处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北端,常年有效活动积温在2600℃~2800℃之间,这对丰富大米口感十分有利。所谓积温,是指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,积温高代表热量条件好。近年,黑龙江省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和东扩,五常市就在这种变化中从第二积温带跨入了第一积温带行列。在五常大米漫长的生育期中,将接受超过2500小时的日照,进而聚集光合养分,促进干物质增多,因此风味更佳。

  浅山高平原的特质使得五常市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直链淀粉的形成,这与新疆的瓜果更香甜有着同样道理。白天温度高,则光合作用加剧、植株蒸腾作用强烈,利于其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;夜晚温度低,植株呼吸的化学反应减缓,减少了有机物和糖分的消耗。黑龙江平均日较差为10~12℃,五常的日较差在11~12℃左右,大米中淀粉糖度与日较差成正向比例关系,淀粉糖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米的口感和营养条件。

  孙砳石介绍说,当地的水资源较为丰富,灌溉条件好。五常市年均自然降水量在570~600毫米,接近半湿润地区的降水上限。五常大米采取自流灌溉的方式,即为河水灌溉,其水温比地下水温度高,有利于水稻生长;而且灌溉河流流经区域中水的矿物质含量高,终将被水稻吸收。正是在以上几个方面气候因素与育种技术等的共同作用下,五常地区孕育出了具有超凡口感的大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