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11-13 09:49:49
李明,一个地地道道的五常人,18岁时走出家乡读书,毕业后于上海工作、成家,工作一路顺风顺水,生活也算富足。
他那些年以梦为马,浏览了国内很多的城市,吃到了诸多不同地域的美食,可是到头来,却唯独对家中寄来的五常大米情有独钟。
“那米不仅仅是味道好吃,更是勾起人心头的思愁。”于是,在2013年,正当青年的他放弃了上海的高楼大厦,携着自己的小家庭回归东北五常。
弃当白领逃离魔都,回乡立足生态农业,从企业高管到农村社员,他胸中依旧燃烧着熊熊梦想。
一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火了五常,让五常大米的形象深入了全国人的心。
五常市水稻种植已有170多年历史,独特的土壤和气候,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得到积累丰富。经历152天的漫长生长期,脱壳后的米粒,饱满坚硬,色泽清白透明,饭粒油亮,香味浓郁,剩饭不回生,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。
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五常人,五常的意义是家,饭的意义也是家,守护家庭最传统的和谐正是他的梦想。
李明回到家乡之后,亲朋好友们本应该是开心欢迎的,毕竟常年在外的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,但当大家看到他除了带着妻儿,竟然还有大包的行囊,不禁恍惚了。
“大明,你搬这些东西是为了啥?”
“我辞职了,想要回乡做农业,发展咱五常的大米。”
起初没有人理解他的决定,在外地的朋友也打电话来劝他,家中长辈更是觉得好不容易供他读书,才有了机会走出去出人头地,现在竟然又要回来做农业,简直恨不得把他“赶”出家门。
面对来自身边人的质疑,他没想过要回头,不然又何必举家回到五常呢。
其实,他对米饭的偏爱和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。
他和哥哥差了五岁,在那个主食单一并且匮乏的年代,无论谁家里有两个能吃的秃小子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,俗话说得好“半大小子,吃穷老子”。
他的父母每天吃的除了苞米面饼就是苞米面粥,要么就是高粱米饭,一天三顿都是粗粮,家里仅有的细粮大米都留给了长身体的兄弟俩。
“那时好吃的东西太少了,除了爱吃杂糖(很多种味道的糖混杂在一起,有高粱怡啊,酸三色等),那就是大米饭了。”
李明小时候,家中装大米的木箱放在架子上,这样防潮也防虫,装箱上面有盖,平时都扣着,因为怕老鼠从房梁下来爬进去。“母亲把碾了的新大米就存在箱子中,每当瞅着妈妈把大米倒进箱子,心里就会非常踏实。”
可是他们哥俩实在是太爱吃米饭了,米箱很快就见了底,一想到马上就要没米饭吃了,李明便难过地想哭。
为了知道还能吃几顿大米饭,他便搬了个板凳站在上面,把米箱的盖子往后掀开,左手抓紧箱子边,把脑袋和大半个身子都探进箱子。他用右手在里面“划拉”着,想要把箱中那所剩不多的米拢成一个小米堆。
“我那时个子小,米箱又深,散在箱子角落的米太远了,我就使劲往里钻。结果重心不稳,板凳一下子被踩倒了。”结果可想而知,架子也跟着翻了,他和米箱一起摔到了地上。
妈妈听到他“惊天动地”的哭嚎声后,赶忙从屋外跑了进来,只见李明坐在地上,脸上有鼻涕有眼泪,甚至还有混着眼泪粘在脸上的米糠,而米箱就摔在他的身旁。
“大米都埋汰了,咋吃啊?”妈妈也没有过多地责备他,扶起他以后帮他洗了脸,出门喊了哥哥回家,然后便骑着自行车驮着他二人回姥姥家去。
当时他姥姥在生产队有块地,家里有两个舅舅是“壮劳力”,每年秋天过后可以“按工”分到一些稻子,然后自家再用石碾把稻子碾成米。
李明的姥姥共生养了四个孩子,而他妈妈成家最早,所以姥姥很是心疼他妈妈,知道家中有两个小子能吃,有好吃的也都会留给他们。
大米这么金贵的粮食,当然也留了一些给他们兄弟俩。
“看到有米吃,我们哥俩高兴地围在姥姥身边,我还给姥姥一首接一首地唱歌。”回想到这里,李明的眼角不禁湿润了,恍恍惚惚间,就好像离开了很多年的姥姥还在自己身边一样。
夹杂着亲情的大米情怀,早已融入到了他这个五常人的血液中,不经意间就在脑海浮现。
所以,他决定回乡,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“逃离”,更多的是一种选择,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。经过自己耐心地解释和劝说,大家也都感受到了李明的坚定与决绝,家人们也逐渐开始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。
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,可是目前全国市场上标售的“五常大米”至少有1000万吨,这就意味着,市场上90%的五常大米都是掺假的。连五常当地人都在质疑:“五常水稻产量就这么多,全国各地咋都在吃五常大米?”
“五常大米好吃,但是市场很乱,真正的五常大米很多,当地农民却不懂得如何销售,也无法在高附加值中获得更高报酬 ,大部分利润都被中间商盘剥走。”
在五常水稻种植农民们,和喜欢吃五常大米的消费者们,都饱受着五常大米“乱象”困扰之时,李明带领农户们成立了自产自销的正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大米品牌——播厥百谷。
其实在李明回乡之前,五常当地已经有了不少的合作社,但绝大多数都是机器种植作业,现代化量产为农民们带来了诸多的好处。
李明虽然爱米,但是对于种植技术却是实实在在地从头学起。他在回乡之后,专程跑到五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去了解学习有关水稻的知识,并经常和农户们还有技术专家讨教、交流。
在经过了一年的下田实践后,他肯定了自己的想法:人工种植出来的稻子才是最好的粮食!
李明的这一想法立刻遭到了很多农户的拒绝,因为科技的进步,大家好不容易才实现了机械种植、除草和收割,现在他竟然叫大家改回手工作业,简直就是技术的退步嘛!
但是,因为农田的地面不可能是绝对平整的,机器插秧会导致秧苗之间的实际间距参差不一,秧苗所吸收养分可能会有很大差距,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片稻地中产出的大米质量会有所差异了。
机器插秧和除草的力度都较大,虽然效率高,但很可能对稻苗造成伤害,影响稻苗的产量甚至导致秧苗死亡。
李明还指出,现有的水稻收割机收割的同时直接进行“脱粒”,省去了自然晾晒的环节,这样会导致谷物干物质沉淀减少,从而影响最终大米的营养含量和口感。
他极力地把自己这个看似“疯狂”的想法灌输给农户,并且用自己亲身实践的稻粒给他们做比较,因此很多农户开始相信他的说法。李明还向农户们保证,合作社的大米会直接出售给消费者,省去中间收购商的剥削之后,收入一定会比之前更多。
晓之以情动之以礼之后,于是大家同意跟着他“试试看”。
因此,播厥百谷的农民们保留了传统的耕种方式—人工作业。
李明的人工插秧严格要求株距八寸,行距一尺二,每平米14穴秧苗,每穴4-5株秧苗,每公顷140000穴。
人工除草和人工插秧一样是很笨的方法,但不会有机械伤,不会有秧苗浪费,并且坚决不使用除草剂,通风和透光性要好,更有益于稻苗和成长和营养吸收。
基地的水源地和灌区没有任何工业生活污染,水质甘甜清澈,是哈尔滨市民的饮用水源。
收割也采用了人工镰刀收割的方式,这样稻谷切口更接近于根茎,稻谷要在地里自然阴干10到15天,不会为了抢上市而进行机器烘干,茎叶的水分和营养会继续流向稻粒,再经霜一打,极好地锁住了营养成份。
每一次收成时候,李明都会送大米样品做SGS检测(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、鉴定、测试和认证机构,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),第一年做了203项农残及重金属残留产品检测认证,全部符合标准。
去年,播厥百谷的水稻做了500项SGS检测检测,结果也是全部合格。这在证明了他的大米是真的好之外,也从侧面肯定了人工种植水稻的优势。
“既然要做五常大米,那就要做最好吃的大米。”回乡之后的李明依旧有着自己的梦。
“每每看到新闻,大家从日本买回天价的日本大米,我们就会很痛心。我们五常每年都可以产出品质、口感和营养完胜日本米的优质大米。在质更优、价更廉的五常大米面前,日本大米完全不应该有竞争力的。”李明诉说着“五常大米乱象”所造成的困扰。
他希望,能够凭借着人工种植以及权威检测的优势,破除五常大米乱象,重塑五常大米的口碑,让中国人吃到真正好吃的五常大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