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9-18 11:10:30
黑龙江五常大米哪家好
坊间说“五常大米行天下,天下大米乱五常”,前一句说的是“好”,后一句说的是“真”和“假”的问题。您觉得五常大米好在哪里?过去在“真”上存在哪些问题?
乔文志:用我们北方话来讲,就是吃到嘴里Q弹,有弹性,然后香、甜、糯是五常大米的突出特点。
过去,五常大米被称为“皇室贡米”,一档节目把它冠以“中国最好的稻米”称号。
五常大米为什么“好”?它的地域、土质、气候、环境加特殊的品种结合到一起,这“五好”成就了五常大米的“好”。五常土壤肥沃、水系发达、森林覆盖率高。水稻生长一年一季,从种到收145天。昼夜温差大,干物质积累多,品质、口感好。
历经多年,五常大米先后获得“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“原产地证明商标”“中国名牌产品”“中国名牌农产品”“中国驰名商标”五项桂冠,五常大米成为黑龙江的一块金字招牌。
就因为它“好”,过去就出现过外埠大量仿冒五常大米的牌子,还有一些东北产的相近品种也打着五常大米的旗号销售。
乔文志:说五常大米“真”、“好”,还要让消费者“信”我们。这样我们从源头抓起,从培育良种、建设基地开始,然后实现标准化种植,进行欧盟认证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,之后我们就按照认证的标准统一生产、种植和管理。
同时,我们还引入溯源体系,实现一品一码,客户即使远在万里之遥,坐在家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水稻生长全过程。如果来到五常,还可以到田间插秧、收割,体验春种秋收的幸福。
在这些基础上,我们投入了品牌建设,让消费者对乔府大院的品牌从认知到认可。
乔文志:十年前,我们遇到过“真”的问题,当时我们仅仅做大米加工,很难从源头上保证它的“真”和“好”。当时我就想,如果把它建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,就能解决这一难题。
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,需要大规模流转农民的土地,出乎意料的是不少农户不同意,他们担忧地说,土地给了你,种完以后不得(意为“收成”)咋办?你种完了出现问题,我们咋办?地给你种了,我们干啥去?类似的言论在农户间传播,土地流转工作难以推进下去。
看到这种情况,我们决定先在一个屯做小型的流转试验,等大家认可了再推进。同时,我走进反对呼声最高的村民家里,跟他一起算账:把土地流转给我种大米,除了1.7万元保底收入外,全家人就地转化为基地工人,每年每人收入3万元,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是10万多元。听完我算的账,这位老哥动心了,决定试一试。结果他当年增收8万元,从负面信息的传播者一跃成为正面宣传员,走到哪里都说流转好、增收快。
一家一户的工作做通后,我们在2012年成立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,把附近两个乡镇八个村,6千多户农民的5万亩土地集中到一起,实行连片种植。现在,增收的农民有进城买房的、出国旅游的,还有做农家乐的。
新华网:做好五常大米产业,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?您的设想怎样?
乔文志:尽管我们的大米近三年在全国销量第一,但之前很多年都是很艰难的。五常大米是在全国大米类排名第一,但同时市场的推进难度也是很大的。
这个品牌琳琅满目,仅五常市就有300多家企业,还有合作社,外埠也在做五常大米。所以你要脱颖而出,只是做产业化远远不够,需要做大量的品牌工作和传播推广,让消费者能够认知、认可到认准我们,所以我们后续在打品牌时下了大力气。
未来,我们的目标确定为“传承稻米文化,铸造国米品牌”,让中国饭碗里盛满高品质的中国粮食。五常大米哪家好
乔文志:我是土生土长的五常人,2001年创业之初,揣着2万元到北京销售五常大米,当时的乔府大院就是一个小作坊。当年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五常大米好,我要到北京、上海把它卖个好价钱。
创业20年来,从最初的小作坊,到现在集基地建设、科技育种、农机服务、仓储物流、稻米综合深加工、市场营销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科技型企业,一步步成长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
我的感觉是越做产业链条越长,越做难度越大,责任也越大。